嘎仙洞——拓跋鲜卑的祖庙

mutune 8个月前 阅读:70 评论:0
嘎仙洞位于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,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,是建立北魏王朝的古代鲜卑族祖先的旧墟,即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之地。这里峰峦层叠,树木参天,松桦蔽日。洞在峭壁之上,高出平地约5米,洞口西南向,南北长90多米,东西宽27米许,高20余米。相传...

嘎仙洞位于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,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,是建立北魏王朝的古代鲜卑族祖先的旧墟,即拓跋鲜卑的祖庙所在之地。

这里峰峦层叠,树木参天,松桦蔽日。洞在峭壁之上,高出平地约5米,洞口西南向,南北长90多米,东西宽27米许,高20余米。相传为仙人洞府。洞内西壁距洞口15米处,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(443年)摩崖石刻。

据《魏书》载,乌洛侯国世祖太平真君四年来朝,“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,石室南北九十步,东西四十步,高七十余尺。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待郎李敞去祭祀,并“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”。

友人介绍,当年这里有传说,有文字记载,但苦于找不到实物佐证。1980年7月30日下午4时左右,当阳光照进布满苔藓的墙壁时,正好有一出露出了文字。文物工作者米文平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在苔藓覆盖下沉睡了1537年的石刻祝文,终于露出了真容。而这一发现正好和《魏书》相印证。它不仅在于了解鲜卑族发展的历史,而且证明了我国古代鲜卑人在很早就居住在北纬50度以北的广大地区了。

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,字体大小不一,书体介于楷隶之间,书法古拙,笔势苍劲。内容与史籍记载的情况的祝文基本相符,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。

记者看到,由于年代久远,原碑已被保护起来,只在旁边重新立了一块。

北魏(公元386年-534年),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,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,也是我国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。

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,在牛川自称代王,重建代国,定都盛乐(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),同年四月,改称魏王。公元398年六月,正式定国号为“魏”,史称“北魏”。公元398年七月,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(今大同市),自此便进入了97年的北魏平城时代。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。就是在平城统治时期的公元443年,拓跋焘派遣中书待郎李敞前去嘎仙洞祭祖,并留下祝文。遗憾的是,这一拜祭过程,今天还没有发现详细的文字资料。

——《山西日报》记者冀卫平

北魏在平城统治时期的公元471年,拓跋宏就位,即为孝文帝。他崇尚汉文化,于公元496年下诏改姓为元,迁都于洛阳。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,使民族融合,推动了社会的发展。现在中华有许多元姓人是他们的后裔。

Copyright By Leanfish.cn

“没鱼没豆腐”网站,个人工作学习、写稿参考使用。如有意见或建议,请加微信mutune。
〇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·◆??↑↓←→【】『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