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元氏:元永洁寻亲问祖日志

mutune 9个月前 阅读:94 评论:0
(一) 上月17日去静海祭祖回到家,我把族谱中各次修叙家谱的序言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,2000年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: “按照初衷,本不愿遗漏一人,但由于种种原因,年湮日久,历史留给我们的仍有难以弥补的缺口。如:河南固始、...

(一) 

上月17日去静海祭祖回到家,我把族谱中各次修叙家谱的序言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,2000年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: 

“按照初衷,本不愿遗漏一人,但由于种种原因,年湮日久,历史留给我们的仍有难以弥补的缺口。如:河南固始、北京采育镇,原谱序言提及有我族人,谱表亦有所载,此次去人专程寻访无着,徒劳往返,甚为可惜。再有,山东泰安有玄姓、元姓万余人,经联系无谱可考,难于接叙;胶南草场、诸城朱解村,有玄姓千余人,为我族支系,迫切希望接叙,但限于经济条件,未能如愿以偿;潍坊昌邑五元村,皆为元姓,可否接叙,无从查考。另外,据知河南台前县玄家桥,有玄姓千余人,已传20余世,并有家谱,是否可与接叙,亦难考究。还有唐山迁安大玄庄、玄家安子、玄家洼,十之八九为玄姓,是否可叙,也不得而知。上述遗留问题,只好寄希望于后人,如有机缘,再行叙修。”

这段话深深的刺痛了我!

元氏人虽说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可到现在却变成了稀缺姓氏。先不说历史的原因,使元氏人口减少。就是我们本族人,也还有很多失去了联系,就在我身边还有些族人没有入谱。而且我们的始祖是谁至今也还没搞清楚,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族先人。这些都让我寝食难安!

那日起,我便下决心一定建立《元氏族人》数据库。无论是否可以找到始祖,至少以后我们不能再遗失族人,这种事一定要在我们这代杜绝!我知道这个工程浩大,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,即使有人支持,能否坚持也是未知数。但我想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跑,一个人一个人去找,用十年的时间,总能把家谱上现有人的信息都找到。今年开始一直在想退休以后做什么,还有什么能有比这更好更有意义的事!

经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查找和调查分析,目前全国范围内元氏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有: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江西、安徽、湖南、福建、吉林、广东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,共十二个省内。其中能够建立联系而且有家谱的是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广东、天津,这几个地区的元氏人居住地相对也比较集中。对河南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北四个地区的情况了解较少,从网上资料看四川也有一些元氏,是从湖南迁居过去的,目前还没找到任何线索。

江西的族谱时间最早,距今已经1300年历史。湖南族谱跟天津族谱时间比较接近,是从1370年开始的,天津的是从1380年开始,距今有六百多年。福建、广东、安徽和山东虽有家谱,但目前情况还不清楚。山东情况比较复杂,元氏、玄氏人都有,从资料上分析,吉林一支应该是山东迁居的,族谱已经遗失,但祖坟还在,尚待考察。我打算近期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好,去一趟江西和安徽,找时间再去福建广东,把有元氏人居住的地方都去看看。

在了解调查过程中,无论经过什么样的渠道,所联系到的族人都很高兴,也都能欣然提供帮助。湖南的为艳现在苏州工作,让家人寄来家谱一张一张拍下来上传到空间里,一共四百多张。江西的卫平也把他们的族谱后复印寄来了,福建的陆路委托他父亲把族谱复印好寄给我,安徽的元昊也回去老家查谱。还有不少人早些年开始便一直关注元氏历史及各地元氏人的动态,群里每天都有人在关注寻找族人的情况。

于是,我萌生了建立《中华元氏网》的念头,这样可以把全国的元氏人都联系起来。一经提出,立即得到大家的支出和响应。长青当即表示建网站的钱由他出,这给我很大鼓舞。网站设计已经开始,数据库编号也快完成了。

一个伟大的工程就要开始了,我相信这对于全国的元氏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的!

(二) 

几天前看到一篇关于《中国古代家谱概况》的文章,文中列举了国内、台湾和美国几个图书馆馆藏中国旧家谱。 

昨天开始,我便在那几个图书馆的网站上进行了查询,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最多,现有1949年前的家谱计11700种,近10万册。查询的结果是确有一套湖南清《元氏族谱》,这本族谱湖南的族人已经上传到QQ的空间里。在北京图书馆馆1990年的统计是藏有家谱3006种,遗憾的是没有查到有关元氏家谱或族谱的信息。吉林大学图书馆内也有近千种家谱,由于在网上查不到相关信息,所以让在长春的族人抽空去查询。 

文中还提到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有家谱160种,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家谱万余种。我在这二个图书馆都没有查询到有用的信息,但在查询过程中却发现台湾国家图书馆的网站,这个网站不仅有资料查询系统,还有一个学科专家咨询信箱。于是,我发了一封查询信,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复。 信中说他们那里没有《元氏族谱》,只有《元氏碑记》一书。

同时告诉我在故宫博物院帮我查询到一个信息:

書名 原州 元氏 宗史 

其他題名 元氏 宗史 

編著者 元道喜編纂 

附註項 .據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民國四十五年(1956)漢城原州 元氏 花樹會寫本縮製 .原分1冊  

主題 譜系-中國  

收藏者 故宮博物院  

这个消息令我欣喜万分!欣喜之余又令我万分感慨,他们做事的态度实实令人敬佩! 

按照上面的信息,刚刚给台湾故宫博物院发了一封信,希望能把该书复印给我寄来,不知是不是可行。同时也让美国的同学帮我在哈佛大学的网站上查询,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内容。但愿能带给我好消息,很期待。。。。。。 

按照他给我的提示,我在汉学研究资料库里查询到台湾国家图书馆馆藏书中有《康齋先生文集十二卷》,其中第九卷中有《吳營橋元氏族譜序》。同时,还查询到台湾大学图书馆馆藏书中有《危大樸集》,其中第十卷中有一篇《元氏族譜序》,我分别给他们都写了封查询信。快到下班时,就收到了他们的回复,结果都是差不多的,他们不接受个人查询,不能复印给我,要我通过馆际交流查询,或者找在台湾的朋友比较简单。

晚上想起以前认识的台湾人,可怎么也想不起他叫什么。打开手机通讯录,一个一个查找,终于找到他的名字。电话打通了,幸好他还在国内,我告诉他请他帮忙,他倒是很爽快的答应了。他近日回台湾,希望他回来时能给我带来我想要的东西。

(三)2010年12月5日 

自11月16日回到天津至12月2日来上海前的二周里,真是忙的不亦乐乎。自从2002年从广州回到天津以后,还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。

11月19日,经梦、长青和我再次来到静海景泉(雨楼)爷爷家,上次来景泉爷爷家是10月17日。我把查找元氏族人的结果跟老人做了汇报,在近二个月时间里,通过各种渠道的查找和联络,目前除天津静海外,已建立联系的元氏人还有江西抚州、福建霞浦、广东靖海、湖南临湘,各处都有万人以上元姓人居住。以江西抚州元家桥人数最多,约有2万人,以上几处都有家谱可考。另外,安徽肥东、安徽凤阳、湖北荆州、河北廊坊、山东昌邑、山西忻州、陕西白水、吉林长春也是元氏人居住地,虽都有族人在群里,但具体情况尚不清楚。据悉,甘肃有元姓二万元人,河南情况最为复杂,居住地很分散,目前与这二个地区尚未建立联系。

随后,我把建立网站和数据库的一些想法也告诉了景泉爷爷,希望他能召集族中要人,开个动员会,让大家了解建立数据库的意义和方法,让族人共同参与此项工作。同时,还请他撰写动员稿,景泉爷爷欣然应允。时隔一周,27日上午,景泉爷爷打电话来,他已经召集了一些人,让我转天去大邀铺开会。随即我也在群里告诉大家,明天也去一同开会。28日下午来到大邀铺中心小学会议室时,看到那么多人已经等在那里,大喜过望。听说上次续修家谱的人基本都来了,后来绍奇告诉我足足有六十多人。二位景泉爷爷在族中德高望重,他们召集开会必会得到众人响应。

会议开始,景泉(雨楼)爷爷宣读了他为《网站和数据库建设动员大会》撰写的《感言》。文中讲述了上次续修家谱遗留的缺憾,告诫后辈族人“弥补上次不足,别再留下缺憾”。并指出建立《网站》和《数据库》不仅使《族谱》更加现代化、科学化,受众面也更广、教益更深,营造“天下元姓是一家”的氛围,亲和同姓族人,共建和谐社会。同时还提出了几点建议,对建立数据库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。

随后,我把数据库建立的意义和方法简单的介绍了一下,明确了几个关键点:第一,此次网站和数据库的建设资金完全自愿资助,不对任何人进行摊派;第二,数据库建成后,每二至三年跟踪回访一次,将各种变化进行更新,其宗旨是保证从今以后我们不再遗失族人;其三,网站建成后,将天下元姓人的力量联合起来,形成互助平台,使其产生现实意义。

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一致认为这是件大好事,并表示愿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接下来景泉爷爷把各村的负责人确定下来,我们也把年轻人里各村的联系人确定,形成了上下互动的格局,为建立数据库搭建起沟通的平台。晚上回到家,群里便有十几个申请加入的信息。动员会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,各处族人都在积极响应和参与,这给了我很大信心。

据此,这项伟大的工程宣告正式开始!这将是我未来十年乃至毕生将要为之努力的事业,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对整个家族乃至中华元姓人都意义远大、非同凡响!

回津期间,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在与各地元氏人联系的过程中发现,某些不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,有些家庭还比较贫困。想到平时家里有很多已经不穿的衣服大部分还很新,在征得当地人同意后,我在群中发出公告,倡议大家为我们的族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。这个倡议得到了众人的热烈支持,元军、哲平、哲浩、绍奇、哲玲、经梦、元昊、长青都积极响应。经华甚至动员了同事一起参与,并准备了打包用的箱子和封箱带。二周的时间里共收集了六大箱衣服,足足一百二十多公斤。

我感受着他们的爱心,感动着他们的善良,这就是血脉的力量!

(四)

今天是2011年1月1日,我和女儿一起迎接新年,去年也是我来南昌跟她一起过新年的。与上次不同的是,这次来南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,就是寻亲。12月27日我从上海来到南昌住了一晚,28日便乘车去了抚州崇仁,到达崇仁已经接近中午12点。元家桥村委书记卫平来车站接我,跟随他前往元家桥。元家桥距离崇仁九公里,车沿着蜿蜒的小路慢慢的行驶。卫平告诉我,村里的老人听说我来了都非常高兴,要请我吃饭。原本我觉得快到新年了,这个时候来就已经是打扰了,没想到还这样兴师动众的,更增添了几分歉意。随着车子走向深处,我期盼的心情越来越浓烈。

我看到前面有个小桥,正想问卫平那是不是元家桥的时候,车子向左拐了,煞那间鞭炮响起,我看见了高高的墙上《元氏宗祠》四个大字,还有站在祠堂门口的十几个人。顿时,我热血腾涌,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。尽管我不是很懂,但我想这一定是迎接贵客表示,而我心里是把这当做迎接亲人回家。

卫平给我一一介绍了在此迎接我的人,他们都是续修家谱的主要参与者,族长也在其中。还有一个年轻人叫福卿,他跟卫平差不多年纪,是村里的副书记,这些人就是他找来的。他们让我从正门走进去,祠堂里已经摆好了二张桌子,菜也已经准备停当。他们拿出自家酿制的白酒,打开了我从上海带来的一坛陈年花雕。

席间,老人们都一一走过来给我敬酒,我也回敬了他们。他们都争相跟我说话,说家族的事,也问我天津和全国元姓人的事。拍我听不懂方言,他们都尽可能用普通话跟我说,还不时有人翻译给我听。几位老人家一直说:“你要多带一些元姓人来,多来走走。这里很多老人出不去,但很高兴很希望你们多来”。我说:“一定一定!以后我还会来,我会告诉所有元姓人,这里有我们的宗亲”。看大家那么高兴,我也喝了几口他们自酿的酒,虽然呛的我直跺脚,但心里暖暖的,也是快乐的。

饭后,赛明大哥搬来了一个大红箱字,顶上系着大红花,上面写着几个金色的大字《浯瀯元氏十一修族谱》。以前就曾听文军说过,这里的族谱平时是不给人打开看的,只有正月晒谱添丁的时候才打开,来之前我还担心来了看不到呢。箱门徐徐拉开,我恭敬的合掌,心里默默的说着感谢。

天气很好,阳光从祠堂中央屋顶上的方井里洒落进来,温暖明媚。听说以前的祠堂已经破旧不堪,这个祠堂是去年集资二十几万重建的。拆下的房梁还堆积在祠堂的一角,两面侧墙上有几块黑色石板,上面刻满了当时集资人的名字,密密麻麻,我满眼看到的都是“元”。方井四周是倾斜向下的,下雨时四面的水都从方井中流到祠堂里,寓意着聚龙四面八方的财源,我想也是有象征着四方的子孙回归的含义吧。

看到这些不免又想起静海老屋的祠堂在文革中被毁,心生感叹,何时我们也能重建祠堂?

元家桥族谱共十一本,还有四本乐安《元氏族谱》四本,乐安元姓人是从这里迁居出去的,八十年代末第十次修谱时才联系到续接上的。我先是把谱序都用相机拍了下来,整整一大本。拍完这一册,大家陪我一起去祖茔。听说原祖茔文革被毁,墓碑也被旁村的人拿去盖房子,上面的字也被打磨掉了。非常遗憾!现在的祖茔是八九年新修的。

接下来的一天里,我都在查看元家桥族谱里迁居的情况。单从后唐至明末期间,家谱上有记载的迁居人就有将近百人。除部分迁居到江西九江、婺源、吉安、景德镇、南丰等地方外,多数迁居到四川、云南、福建、浙江、广西,但具体的地方几乎都没有。尽管如此,也还是很有价值的。

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,我就要离开元家桥了,卫平、福卿这几天一直陪在我左右,细心的照顾着我的饮食起居。吃过早饭,我随福卿来到赛明大哥家,大哥和嫂子已经开始忙着准备午饭。负责祠堂事务的几个人也来到赛明大哥家给我送行,身为县劳动局副局长的国卿也从县里赶来,还给我买了一些抚州的特产。赛明大哥把我带来的酒坛里装满了他们自己酿制的酒,让我带给静海的元家人。福卿一直劝我多住几天,如果不是要回到南昌看女儿,我也真希望能在这里多住一阵子。他们都那么亲切,把我当做这里的女儿一样。

吃过午饭,他们陪我慢慢走到祠堂门前,送行的鞭炮已经挂在门前,我忍不住有些哽咽,和大家一一道别。鞭炮再次响起,我面对祠堂,满含热泪,双手合掌,深深的鞠躬。。。。别了,元家桥。别了,我的亲人。我一定还会再来的!

2011年元旦 于南昌

Copyright By Leanfish.cn

“没鱼没豆腐”网站,个人工作学习、写稿参考使用。如有意见或建议,请加微信mutune。
〇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·◆??↑↓←→【】『』